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顽治型抑郁的迷思与谬误 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震

顽治型抑郁的迷思与谬误 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震

作者:先轸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14 13:38阅读量:17553      会员投稿

顽治型抑郁症并非绝症,只要对症下药,患者病情方可得以纾缓!

顽治型抑郁谬误多 对症下药助患者走出困局

患上抑郁症的患者犹如堕进「情绪困局」,被负面情绪笼罩。更甚者,当持续使用足够剂量的抗抑郁药一段时间后,抑郁症仍未好转,临床上会评估患者的抑郁症为顽治型(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药到但未能病除,处于困境中的患者倍感心身受累,更随时有轻生危机。笔者认为,即使是顽治型抑郁症,最重要是对症下药。治疗方案就如工具箱中的工具,只要及时、适当地用对工具,患者的病情将得以慢慢走出困局。不过,大众对顽治型抑郁有不少误解,这些误解可能会窒碍患者尽早接受治疗的时机,以下将逐一道破。

顽治型抑郁的迷思与谬误 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震

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 林震

性格懦弱怕事的人,才会容易患上顽治型抑郁?

的确,性格负面悲观的人比乐观开朗的人较大机会患上抑郁症,甚至是顽治型抑郁。但是情绪病与性格并无直接关系,抑郁症更不是多愁善感、懦弱、胆小、经不起考验的代名词。抑郁症的主要成因是患者受到生活上巨大转捩点的冲击,令患者的脑内分泌产生变化,情绪因而受影响。然而,当患者接受过两种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一段时间,且定时服用足够剂量,病情仍未有起色,临床上会称之为顽治型抑郁,患者会长期处于极度低落、抑郁、绝望的状态中,对以往喜欢的事件兴趣尽失,甚至有轻生念头。

顽治型抑郁的迷思与谬误 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震

放任不管顽治型抑郁症,让患者休息一下,想通了便会自然痊愈?

虽目前医学界并没有完全排除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可能性,但是笔者认为「越早越好」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不接受治疗,病情轻微的患者可能会好转,但更大机会是继续恶化。抑郁症影响的不只是情绪,更会引发多种生理问题,如头痛、睡眠困难或嗜睡、食欲不振、集中力或思考能力下降、易疲倦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社交。种种情况会随时间日积月累,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越复杂、越严重的病情,治疗的难度便会上升。更值得留意的是,如患者的病情属顽治型,能自行痊愈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顽治型抑郁症是绝症?等于无药可医?

顽治型抑郁症并非绝症,只要对症下药,患者病情方可得以纾缓。抑郁症药物治疗的「工具」以口服抗抑郁药物为主,如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血清素与正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等。但对于顽治型抑郁患者较复杂的情况,可能需要用上其他「工具」配合,现时医学界有针对顽治型抑郁、采用其他药理机制的新型药物出现,例如针对谷氨酸的喷鼻式药物,起效时间较短,可以有效应对自杀倾向等突发的危险症状,再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帮助患者一步一步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