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 > 东城区率先提出在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的理念

东城区率先提出在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的理念

作者:宋元明清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2-22 22:02阅读量:18511      

2011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之后,甘肃结合省情,积极探索,以基层为重点,切实突出中医药在医改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健全服务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支付得起,群众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具有甘肃特色的医改之路,推动示范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立足省情突出中医药在基层医改中地位

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自然条件差,地域发展不平衡,财政支付能力有限省卫生厅提出,要在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财政保障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用3年时间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的医改目标,走有中医药特色甘肃医改之路一是把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作为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突破口,充分利用中医药使用方便,效果确切,价格低廉的特色优势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二是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发展陇药产业的重要基础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对于发展陇药产业,富民兴陇现实意义重大三是通过建设岐伯圣景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重建华夏文明,稳固基层中医药的群众基础

政府主导加大对基层中医药工作扶持

近几年,甘肃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中医治未病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公立医院,使之向中医药倾斜,突出中医药特色不仅如此,省卫生厅联合林业厅,农牧厅多部门合力,整体推进中医药发展

健全体系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近几年,甘肃以乡村为重点,以综合医院,公卫机构和社区为补充,提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全覆盖:向乡镇全覆盖,向社区全覆盖,向村组全覆盖。

注重内涵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以人才建设为重点,以推广适宜技术为抓手,有效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具体举措即加强了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规范民间中医药工作,丰富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丰富载体加快示范省建设进程

首先,政府主导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全面推动基层中医药发展其次,将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化基层中医药内涵建设第三,将中医药工作融入大卫生事业,同谋划,共发展

构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北京市东城区立足区情,以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载体,以试点工作为契机,紧密结合医改,扎实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初步构建了以政府为统领,以三级医院为指导,二级医院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社会民营中医机构为补充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确保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可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确立中长期卫生发展规划

东城区率先提出在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的理念将建设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纳入《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之中按照每年20%的社区完成建设目标,目前已有89个社区达标,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全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全覆盖,并列入政府折子工程,重点督导

统筹规划,夯实 治未病服务基础

三级联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与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签订了《北京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级中医院帮扶基层工作责任书》,协助基层人才队伍和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并开展健康咨询等

合理配置,健全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以社区卫生服务为网底,一是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设立中医诊区,配备中成药和常用中医药诊疗设备二是构建一体化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与三级医院确定了专家门诊,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团队,培训与带教等多种分工协作形式三是实现了社区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3个100%:即100%配备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合格的非中医执业医师,100%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医院中医专家社区巡诊100%覆盖

延伸服务,打造家庭医生式服务品牌全区共组建了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防保人员组成的164支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覆盖了全区17个街道截至目前,已与30万人进行了签约服务,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77万份,为万人建立了生活方式档案

注重效果,深入开展治未病服务

科研为先,试点并进,探索中医药慢病管理模式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服务试点中,创新提出了中医药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理念,遵循工作准备,组织实施,评估改进,总结推广四个阶段,稳步开展试点工作,同时,申报的行业专项《中医药防治慢病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获得了816万元资金支持

提升素养,多措并举,推进中医药科普六进工程制订《东城区十二五期间中医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开展中医药健康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地,进军营的六进工程除专题健康讲座外,还采取义诊咨询等活动,两年共举办活动600余场,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

先行先试,行业入手,探索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管理出台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行业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尝试开展中医药健康资类,推拿按类等7类中医服务的规范组织开展了辖区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从业人员免费培训,引导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走向良性发展

最近几年来,山东临沂市卫生局把握机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国医堂,积极探索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子,极大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良好局面。

临沂创办国医堂,开辟专门区域,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集中设置,形成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提供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综合服务的相对独立区域,使群众在诊疗时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特色。

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国医堂建设资金1497万元

统一规划,集中推进为保证国医堂建设又好又快进行,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集中加以推进,同时还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建有国医堂作为评先树优的必备条件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国医堂102处,占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56%,覆盖农村人口479万

注重培养,壮大队伍在基层,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大瓶颈,临沂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名师传带方式,形成了中医临床骨干培养多带一,临床经验传授一带多的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新途径实行多带一,即通过开展中医药专家进基层活动等帮扶工作,由多位专家带教一名培养对象实行一带多,即通过举办中医临症经验学习班,由一位老师带教多名学生与此同时,开展中医药技术培训,以及制定优惠政策,并以行政手段使在其他卫生岗位上的近百名中医药人员回归中医岗位,进一步满足了国医堂业务人员需求

目前,国医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首先,探索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轨发展的新路子国医堂的建设使用,不仅扩展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增加了业务收入,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其次,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在基层一些病种的治疗费用,中医药相对更低在基层开展了常见病协定处方推广,减轻了个人费用负担,减少了新农合基金的支出,有利于新农合基金的安全运行,维护了参合农民利益

第三,促进了发展基层中医药氛围的形成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进行中医药科普知识文化宣讲,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